壹、目的
本計畫目的是鼓勵院系教師運用三創教學概念進行教學,包含開發創意(構思設計)、創新(特色主題)、創生(生活實踐)教學策略,善用東部地區特有的人文環境,結合本校課程及系所專業,讓學生主動參與與體驗,從中發掘問題到解決問題的經驗歷程,以培養學生對在地社區的人文關懷的實務經驗。
貳、補助類型
一、A類:教學創新單一課程(學士班、碩士班)
(一)推動重點
- 課程開設:結合在地產業特色之課程,並以「連結在地產業及人文特色」、「培育學生多元統合能力」與「打造東華特色品牌」為審查要點,凸顯課程之獨特性。
- 教學創新:院系教師運用三創教學概念,並配合新式教學法,如TBL(team-based learning)、PBL(problem-based learning)、SBL(solution-based learning)等或其他教學創新方式進行教學。
- 能力養成:結合UCAN共通職能,培育學生未來就業所需之能力,包含溝通表達、持續學習、人際互動、團隊合作、問題解決、創新、工作責任及紀律、資訊科技應用等八項。
- 學用銜接:師生透過課程的實施,以東部地區為實習場域,能與在地產業合作,實踐在校所學專業(非參訪性質)。
- 成果發表:透過各類活動場合,發表課程活動成果,除擴散其影響力,吸引更多師生投入外,達到打造東華特色品牌之目標。
- 成效檢核:檢視課程規劃與教育目標、專業能力之關連性,作為未來修正課規之參考依據,提升就業競爭力。
(二)A類課程申請應符合在地連結/產學合作(見習/實習)
強調TBL(team-based learning)、PBL(problem-based learning)、SBL(solution-based learning)模式教學,使學生瞭解在地需求,強化產學合作,增加學生實作/實習經驗,並提升本校能見度。
(三)總體預期成效
本計畫希望教師運用教學創新方式進行多元化教學,並將課程結合在地特色與人文,讓學生主動參與體驗與實踐,產出報告與作品,提升在地社區產業,打造東華特色品牌,各項成效衡量指標如下:
【質化衡量指標】
- 定期分析在地產業趨勢,調整課程內容與學生專業能力。
- 教師能運用教學創新方式進行教學與多元評量,有效衡量學生學習。
- 本校學生能統合所學知識,透過課程活動之實踐,深化學習成效。
- 精進東部地區社區產業,打造東華特色品牌。
【量化衡量指標】
- 產業趨勢分析報告1式。
- 建立一套課程多元評量尺規1式。
- 參與課程或活動執行之學生中,有90%能產出完整專題/見習/實習報告或作品。
- 參與課程或活動執行之教師,能於成果發表會或各式研討會中發表其成果1場。
二、B類:教學創新跨域課程
(一)推動重點
- 產業分析:輔導各院系所依據專業領域,定期分析跨領域課程與產業趨勢之相關連結,回饋各級課委會,落實課程調整。
- 學程規劃:邀請相關院系共同規劃跨領域就業課程,培育學生多元統合能力。
- 教學創新:院系教師運用三創教學概念,並配合新式教學法,如TBL(team-based learning)、PBL(problem-based learning)、SBL(solution-based learning)等或其他教學創新方式進行教學。
- 能力養成:結合UCAN共通職能,培育學生未來就業所需之能力,包含溝通表達、持續學習、人際互動、團隊合作、問題解決、創新、工作責任及紀律、資訊科技應用等八項。
- 學用銜接:與東台灣各項產業合作,提供修課學生實習或見習及正式聘用機會,以提升就業能力。
- 機制活化:透過上述運作過程,檢核執行情形及收集各界回饋意見,據以 持續修正整體運作機制。
- 成果發表:透過各類活動場合,發表教學成果,除擴散其影響力,吸引更多師生投入,一同教學相長,達到形塑東華特色品牌之目標。
(二)B類課程申請應符合跨領域課程教學、在地連結/產學合作,申請類型如
- 跨域共時授課程(不含合授):由不同領域的專業教師/業師運用教學創新方式共同授課,提升不同領域能力(申請時請附上教務處證明)。
- 跨領域學程:應用不同院系所專業教師組成學程與創新教學方式,培養學生多元整合能力(須含兩門或以上課程,並以當學期課程為基準)。
(三)總體預期成效
透過本計畫執行之各項策略,執行產業趨勢分析,規劃跨領域就業課程與運用教學創新方式進行教學,以培育符合產業需求之人才。各項成效衡量指標如下:
【質化衡量指標】
- 透過產業趨勢分析,調整系所課程,規劃符合產業需求課程。
- 教師能運用教學創新方式進行教學與多元評量,有效衡量學生學習。
- 學生修習跨領域就業課程後,提升就業競爭力。
- 經由跨領域課程,強化產業連結,打造東華品牌。
【量化衡量指標】
- 產業趨勢分析報告1式。
- 建立一套跨領域課程多元評量尺規1式。
- 修課學生100%參與產業實習或見習活動。
- 修課學生90%產出跨領域課程/專題/見習/實習報告書或學生作品。
- 參與課程之教師,能發表/舉辦1場研討會或成果發表會發表跨領域就業課程執行成果。